贝莱德神玉飞:市场仍将保持成长风格 关注两大政策主线

发布日期:2025-02-03 14:35    点击次数:51

  “不确定性”贯穿2024年全年,在此背景下,全球股市虽波动加剧,却仍实现了可观表现。展望2025年,中国经济将如何乘风破浪?关注哪些政策主线?又有哪些板块需要重点关注?

  近日,澎湃新闻推出“轻舟必过万重山”——《首席连线》2025跨年市场展望,专访多名首席经济学家、首席分析师,明星基金经理,把脉蛇年投资新主线,挖掘市场新机会,展望市场新走向。

  本期刊出的是对贝莱德基金首席权益投资官神玉飞的专访。

  神玉飞认为,中国宏观经济和资本市场在去年9·24政治局会议后迈入新的篇章。202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重点布置了“大力提振消费”和“人工智能+”两项首要工作任务,这可能是2025年两个政策主线,后续政策跟进值得关注。

  市场风格方面,神玉飞表示,目前中国资本市场整体还是具备较多的新兴市场特征,因此成长性风格是过去很长一段市场中国资本市场的特征,相信这一趋势短期也很难突变。

  具体到板块上面,神玉飞建议,今年重点关注三个层面:一是促消费和“人工智能+”,这可能是2025年最大的两个政策主线;二是美国新一届政府的施政纲领,A股的出口产业可能会面临不一样的关键节点;三是重点关注上市公司特别是国有大行管理层讨论中对于信贷投放管理的表述,是否频繁提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提出的“人工智能+”,银行若加大对这方面信贷投入的力度,将会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展望2025年,我们相对更看好有望受益于中国经济复苏的结构性投资机会,稳中向好的中国经济将为港股的红利、科技和消费积极赋能。”谈及港股市场,神玉飞指出,港股市场拥有一大批优质的消费和科技行业的优质上市公司,在“促消费+人工智能加”的政策加持下,港股的的消费和科技领域同样值得高度关注。

  2021年,贝莱德获批公募基金业务许可证,正式成为首家获准在中国独资开展公募基金业务的外商资产管理公司。截至目前,Wind数据显示,贝莱德基金的管理规模为123.36亿元。

  以下是澎湃新闻记者专访神玉飞的实录:

  澎湃新闻:怎么看待2025年中国整体的宏观环境?经济回升的关键因素是什么?

  神玉飞:中国宏观经济和资本市场在去年9·24政治局会议后迈入新的篇章, 确信2025年我们将在新的稳中向好的宏观资本市场环境中再出发。主动权益基金的投资框架在量化和活跃资金主导的资本市场环境中亟需思考未来的突围之路, 同样面临再出发。

  中国经济体量很大,且过去取得了不凡的发展成就,目前讨论经济回升的关键,因此,我们需要总结刚刚过去的上轮经济周期成功的关键因素,可以提炼为:友好的国际贸易环境保障了我国经济外循环有效运转;积极的国内产业政策、乐观的财富增长预期保障了内循环健康运行。因此如果贸易环境、产业政策和财富增值预期能够再现,那么经济回升也将自然显现。

  澎湃新闻:去年以来,中国陆续推出了一揽子增量政策,你认为政策“组合拳”将给2025年的中国经济和中国资产带来怎样的变化?

  神玉飞:去年以来,一揽子增量政策,财政货币政策共同发力,精准施策,有效地给中国经济注入了新的动力,将助力中国经济企稳向好。

  政策组合拳势必会带来积极的影响。202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重点布置了“大力提振消费”和“人工智能+”两项首要工作任务,这可能是2025年两个政策主线,后续政策跟进值得关注。人工智能目前是全球科技竞争争夺制高点,堪比“互联网加”的科技创新,对经济领域的各行各业都可能产业颠覆性的赋能。如果后续政策跟进有力,不排除培育出新的产业周期,进而推动中国经济和资本市场的发展。

  澎湃新闻:对2025年A股市场的表现如何预判?对于2025年的投资风格怎么看,会重点关注哪些投资主线?具体到板块上,看好哪些板块的表现?

  神玉飞:9.24后,经济的确在恢复。但以中国现在的经济体量之大,短时间内很难恢复到很强的状态。所以我们可以看到,企业盈利在恢复,但恢复的速度可能和去年9月24日到10月8日那段时间股票市场的定价是有差异的。这个差异导致了从10月8日到现在,市场还是有所调整。这个调整当中我们要一分为二看,有些可能估值跑太前面,基本面没有跟上。去年涨得多的,主要是靠估值驱动,现在大家就在等盈利。但是去年有很多跌得多了,这时候可能大家对估值的容忍度会高一些。对2025年市场的整体表现也需要更多的耐心和信心。

  关于投资风格的讨论肯定是要基于目前中国资本市场发展的阶段来讨论,目前中国资本市场整体还是具备较多的新兴市场特征,因此成长性风格是过去很长一段市场中国资本市场的特征,相信这一趋势短期也很难突变。

  具体到板块上面,今年重点关注三个层面:一是促消费和“人工智能+”,这可能是2025年最大的两个政策主线;二是美国新一届政府的施政纲领,如果与预期不同,A股的出口产业将面临不一样的关键节点;三是重点关注上市公司特别是国有大行管理层讨论中对于信贷投放管理的表述,是否频繁提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提出的“人工智能+”。银行若加大对这方面信贷投入的力度,将会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澎湃新闻:高股息概念此前受到追捧,你怎么看待其中的逻辑?这种行情可以持续吗?

  神玉飞:现在大家对高股息是否有吸引力有些分歧,但是在资金成本下行和经济复苏预期的大背景下,高股息资产还是具备其独特的配置价值。

  对于高股息资产的投资要认清逻辑,坚定三个投资视角:

  一是资金成本的相对优势:货币政策持续宽松,如果资金成本持续下行,即便股息率降一点,仍有很大吸引力。

  二是经济企稳向好背景下国企改革带来的Alpha:高股息中也蕴藏很多Alpha。这里的Alpha是指很多上市公司在国企改革等大背景下,通过自身努力获得成长,这不仅是股息的逻辑,还有自身Alpha的逻辑;在未来中国经济企稳向好的背景下,国企改革的alpha有望更好地兑现。

  三是跨市场比较:投资高股息还需要有横跨“A+H”股的视野,港股市场的高股息资产也是重要的选择之一。

  此外,还要关注几点:了解并参考其他金融机构的配置逻辑,比如银行的新增资金偏好H股;从稀缺性的角度考虑配置高股息。在股息率下降的背景下,如果非要投A股的高股息,我们要考虑稀缺性和边际资金的逻辑;从大环境看,2025年的经济环境比去年好,因此稳健成长的龙头公司很可能是中国经济企稳回升最大的受益者。这时候它的业绩是有增长的,对于一些长期分红率比较高的公司,如果基本面出现改善、低估的白马龙头股,也是配置高股息要考虑的方向。

  澎湃新闻:如何看待2025年港股的表现?

  神玉飞:港股市场作为中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的桥头堡,过去一段时间整体受到了资金流动较大的影响。当然,整体的业绩受到了中国经济的影响,估值更多受到了国际金融市场资金成本的影响。

  目前来看,对港股市场影响较大的资金、业绩和估值都出现了一些明确的方向性变化。首先,随着南下资金持续流入港股市场资金流的影响正在积极向好;企业盈利端也有望受益于中国经济促消费+人工智能的政策红利;估值端对美联储降息的博弈也将日趋明朗。

  展望2025年,我们相对更看好有望受益于中国经济复苏的结构性投资机会,稳中向好的中国经济将为港股的红利、科技和消费积极赋能。

  港股市场拥有一大批优质的消费和科技行业的优质上市公司,在“促消费+人工智能加”的政策加持下,港股的的消费和科技领域同样值得高度关注。

  港股市场的红利价值同样值得重点关注。同一标的港股市场的股息率大多高于A股市场的股息率的一个潜在重要原因就是过去两年港股市场持续受到流动性的压力,随着港股市场近期流动性方面出现了一些积极的变化,相信港股红利资产也是值得深度挖掘的方向之一。

  澎湃新闻:展望全球市场,2025年还有哪些值得重点关注的投资主题?

  神玉飞:“不确定性” 是贯穿2024年全年的主旋律,既有对全球经济增长放缓的担忧,也有地缘冲突、美联储降息路径、美国大选等带来的不确定性。在此背景下,全球股市虽波动加剧,却仍实现了可观表现,尤其是美股市场,在人工智能热潮的持续推动下,展现出强劲势头。国内A股市场整体先抑后扬,9月底在政策的刺激下迎来一波强势反弹行情。同时,国内债券市场在波动中走牛,延续 “丰收年”。

  展望2025年,我们认为全球经济处于一个非典型的周期,人工智能崛起、地缘政治分化、能源转型以及人口老龄化等颠覆性趋势正在重塑全球经济及其长期轨迹,投资环境也随之发生改变。

  贝莱德2025年全球投资展望中提到人工智能等颠覆性趋势正在推动经济转型。我们认为资本市场,尤其是私募市场,将在这一转型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这一转型背景下,大家关注的问题是如何构建投资组合应对瞬息万变的市场前景。我们认为,投资者应当专注于投资主题,并更加侧重于采用战术性配置观点。

  由于美国企业盈利增长强劲,我们保持偏好风险的观点,并进一步超配美国股票,但仍然保持灵活调整。我们密切关注长期债券收益率出现大幅上涨或贸易保护主义升温等关键信号以便随时调整相关观点。

  澎湃新闻:主动投资的基金是否进入困局,何时会出现拐点?

  神玉飞:过去一年,国内基金行业讨论的焦点之一是主动基金表现弱于指数类基金,资金流在主动基金和被动基金之间的再平衡是2024年资本市场的一个重要决定因素,未来中国的主动投资是否还存在发展的机会。对此,我们思考如下:

  2024年的确主动是跑输指数了,但这并不是第一次。2018年主动基金的业绩也是大幅跑输指数的。但2016年到2018年之间,2019年到2021年,两个阶段都是大幅跑赢的。2016年到2018年,是投资理念共振加上资金共振的结果。2016年开年第一周三次熔断后监管被迫放开外资持股,加上熔断改变了A股投资者的投资理念,彻底回归价值投资,因此是内外资基于当时估值和基本面研究产生的共振。

  另外一个阶段是2019年到2021年,这个阶段外资对A股市场主动投资贡献作用不大了,主要是因为中国经济特别强劲带来的企业盈利,在上市公司层面持续超预期。那段时间自下而上很多个股业绩持续超预期。主动基金经理通过这样的跟踪,通过个股的偏离跑赢。

  去年,主动投资面临打击。

  如何破局,何时出现拐点?我们认为需要重点关注稳健性、Beta、Alpha和困境反转构建组合。具体而言:一、向红利资产寻找组合的稳健性,力争获取底仓收益。二、寻找Beta,现在中美都在竞争科技,这部分可能估值贵一些,但是也值得配。三、主要是向港股市场寻找Alpha或是超额收益,因为目前港股市场会愿意对一些远期成长性提前定价。四、超额收益可能来自困境、反转性行业,例如最近的海上风电板块。



热点资讯

2025年2月15日全国主要批发市场粳米(普通)价格行情

市场 最高价 最低价 大宗价 上海农产品中心批发市场经营管理有限公司 4.40 4.10 4.25 江苏凌家塘市场发展有限公司 6.70 4.30 5.10 南昌深圳农产品中心批发市场有限公司 13.00 4.00 4.50 青岛市城阳蔬菜水产品批发市场有限公司 6.60 5.20 5.60 武汉白沙洲农副产品大市场有限公司 4.20 4.00 4.10 长沙马王堆农产品股份有限公司 5.20 4.80 5.00 红星实业集团有限公司红星农副产品大市场 5.33 4.92 5.13 广东东莞市...

相关资讯